屡次获得电影服装设计大奖的两位大师叶锦添和张叔平,将传统的东方文化元素融入戏服设计,为影视作品中的形象赋予了与众不同的生命力。听他们为我们解读电影戏服设计中,如何将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经典的东方元素交织成电影中的东方时装美学,创造出逼真的人物。
叶锦添东方美学是流动的
黑色西装、中式领衬衣私物
叶锦添一直以服装为载体从事创作,从戏服设计到艺术装置,他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艺术,他所尝试的是为自己构建起一个审美体系,立足于过去与现在,开发未来。
黑色西装、中式领衬衣私物
虽然是地道香港人,但叶锦添的口音已经脱离港普,他嗓音低而细弱,认真地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说着说着就会陷入自己的小世界,似乎在和自己对话,又似乎在不断审视自己说的话。倘若要理清戏服设计与时装设计、时装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叶锦添也许是最好的例子,他以戏服设计著称,一直以服装为载体涉足其他领域,从舞剧到艺术装置。戏服为角色而生,T台上的服装展示是为大众造梦而生,而当服装作为载体进入艺术装置领域时,服装本身的社会属性或被剥离或被加强,服装超越它包裹的身体成为绝对主角,从而构建出新的世界。而对于这个新世界的描述,他的表述方式很有趣:那不是他创造的,而是已经存在的,是在等待他发现与发掘的世界。
1
创作的世界很神奇
叶锦添习惯晚睡早起,通常只睡三五个小时。他说创作就像“跟另外一个东西沟通”:“创作的世界很神奇,你要等。它来的时候,你要有很旺盛的精力,才能把它表达出来。”
《卧虎藏龙》
叶锦添喜欢反复看中国古典书籍,但他认为自己也说不清“在看什么、重点在哪里”。然而,看下去的东西会潜移默化地出现在戏服设计里,比如那部为他带来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以及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的电影《卧虎藏龙》,讲述的是清朝的故事,而他加了很多宋朝的东西。“就是宋朝的美学怎么用在清朝里面。所以你看,电影里有很多绿,剪掉所有的红和那种很亮的蓝。是很明显的宋朝审美,是含蓄、俭朴、内在的。”他认为不用特意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我们的根源就是”。
2
历史服饰是文化构成的一部分
服装有其“在地性”,通过“我、此时、此地”在穿着者、时间、场地之间建立联系,这也是服装文化性的一面。戏服设计对这种在地性的勾勒尤为细致,因为戏服让穿着它的演员准确表达出自己扮演的角色是谁。
历史上的服装有鲜明的阶级性,叶锦添认为它们也是精神生活的展现,是有精神性的。“拍古装历史戏时,戏服设计有两个功能:一是,重建一个社会生活的规范。在那个时代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比如见面怎么打招呼的等等。二是,可以介入现代性。现在观众喜欢看什么,我们就要有一些新的创作出来。”叶锦添的戏服设计经常超越造型的需要,而成为取景框里的空间的主导。他曾说:“我不太相信文字的,因为文字中有很多陷阱,但服装是最直观的体现。”
《无极》
在叶锦添的认知世界里:“历史服饰也是文化构成的一部分,而文化是要原形的,历史上某个区域的服饰也是有它的原形的,是从那里发展出来的,那么它的裁剪方式、颜色选择就和当地的状态紧密相连。比如内蒙古的冬季非常寒冷,服饰常出现毛皮,而江南则常见丝绸。某个区域出土的衣物可能代表了当时最好的服装,但是如果我们在设计戏服时,一切都以那个最好为蓝本,就是什么人都穿那样的衣服,这就不对了。”
古装历史剧里的戏服设计这些年来是网络热门讨论话题,叶锦添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