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草文化如此昂贵的毛皮居然和草关联在一起

说到禄口,很多人知道这里有个禄口机场,却很少人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匠人云集的皮草小镇。在年前,朱元璋一道“集天下工匠于江宁”的圣旨,奠定了禄口皮草工艺的基础。时至今日,禄口人的皮草技艺仍然是世界顶级。

今天,第七届禄口国际皮草嘉年华正在南京举行。

禄口皮草小镇

皮草从古道今,一路走来,光鲜无比。它所代表的是奢华、高贵、富有权贵地位象征。纵观史册,从皮草的最初成形到现今的时尚代言,经历过那么久的时光,其奢华的分量从未改变。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今,都是“达官贵人”的有力写照,是名媛贵族的时尚宠儿。

从人类文明诞生起,毛皮服饰的涵义之一就是显示宗教的权威与身份地位的高贵。考察先秦文献的记载,裘皮服饰在很早的时候便具备了一定的礼制特征。《诗经》有“羊裘逍遥,狐裘以朝”之句,《礼记·玉藻》中称“表裘不入公门”、“童子不裘不帛”,而《晋书》中的“缓带轻裘”则成为后世描摹儒雅风度的点睛之笔。在清代以前的中原文化背景中,裘服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身份与财富的象征。只不过,当这种物化的象征遇到素有衣饰裘皮之俗的统治者,便开始趋于极致了。

皮草一直以来都以奢华大气的风格,占据着时尚头条,爱穿皮草的人很多,但真正懂得皮草内涵的人却并不多,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昂贵的皮毛居然和草关联起来了。

古代中国,裘衣的历史无疑是最为悠久的,我们的祖先最早用来御寒的衣服就是兽皮,没有丝麻衣物之前,古人便以兽皮为衣,草索为带,使用兽皮做衣的历史已有几十万年了。上古时代的裘衣,一般都是革为里,毛在外。甲骨文与金文的裘,便是取裘毛四散纷披之象。《说文》亦云:“裘,皮衣也”。段玉裁的注解更解释出“裘之制,毛在外”。

追溯到多年前的商朝末期,中国传统的制裘工艺就初步形成了,商朝丞相比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熟制裘皮工艺的人,人们通过硝熟动物的毛皮来制作裘皮服装,并且“集腋成裘”制作成一件华丽的狐裘大衣,所以北方一直习惯称作“裘皮”,比干也被后人称为“中国裘皮的鼻祖”。从这个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称为“裘皮”。

为什么毛皮衣服叫皮草?

说法不一,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种说法。

其一,“皮草”一词的来历:这个词是从“皮草行”变得来的。

在旧上海时期,有一些俄罗斯的犹太人开设一些毛皮店,那时多以野生动物为主,毛皮非常昂贵。一件黄狼皮短衣就要花费五根金条。但是上海的气温不是特别冷,冬季短夏季时间较长,所以聪明的犹太人冬季卖毛皮,到了夏天就进了一些草席去卖,随后就将店名改成了“皮草店”。后来,很多的皮草公司都搬到了香港,并逐渐不再卖草席了。但是给犹太皮草商打工的学徒,为了生存、生活,仍然仿照原来的犹太老板,称专卖皮衣的店叫“皮草公司”。他们不顾、甚至不知道皮草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这样“皮草”从上海到香港,之后又从香港回到中国内地。现在,约定俗成把专卖皮衣的店都叫皮草公司了。现在如果叫裘皮公司就会感觉档次有些低,叫皮草公司就好些,这就像开理发店档次很低,但是叫发廊档次就稍高,这都是一样的。“皮草”一词就慢慢地延续至今。

其二,出自粤方言,“皮草”一词现已渐渐取代了“毛皮”成为主流用词。粤方言为什么用“草”这个字呢?我们从成语“不毛之地”可以印证。粤方言“皮草”一词中的“草”就是“不毛之地”中的“毛”,“草”和“毛”是同义字。“不毛之地”指的是连草都不长的地方,反过来,“皮草”指的就是“皮毛”。皮草这个名字来得很形象,也很巧妙,话说越是毛色珍稀的动物越是生活在不毛之地,如茂密春草般厚实的皮毛则是它们身上唯一的保护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针般光泽,因此,这些美丽的皮毛又被称之为针毛,或是皮草。

其三,基于对皮草的认知。

皮毛服装在识货人眼中、喜欢的人是价值连城,在不识货的人眼中、不喜欢的人眼中价如稻草;皮毛服装季节性强,当季时节(冬季)是皮,是宝贝,隔季则无人问津,就好像草一样。

其四,基于皮草的商业价值。

“生皮是金,熟皮是银,做成衣服是草”,生皮是硬通货,价值连城,衣服喜欢的人喜欢,不喜欢的人价如稻草,得求人家买。

一个地方真正能体现文化的是人文历史,它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和代言。有多年皮草文化的禄口,皮草成了禄口的文化符号。纵观毛皮起源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皮草服饰文化较之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人文历史更为久远,更为璀璨夺目。毛皮、裘皮、皮货、皮草带有不同适当的文化印记,在不同时代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70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