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日俄方正式签订投降文书,旅顺被日军占领。旅顺陷落,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奉天会战之后的俄国陆军日子也不好过。俄国想要挽回败局,只能等待由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指挥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到来了。目前,这支庞大的舰队已经绕过非洲好望角,驶过印度洋,朝着旅顺杀过来。
年9月黄海海战结束不久,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就已经在组建当中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宠臣,海军参谋长、仪表堂堂的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少将出任司令官。尼古拉二世信任罗杰,少将直接提升为中将,升官皇帝一句话的事儿嘛。
表面看上去这支远征舰队的实力强大。舰队主力第一战队由罗杰中将亲自担任司令,下辖“苏沃洛夫公爵”号、“亚历山大三世”号、“博罗季诺”号、“鹰”号四艘战列舰,第二战队有战列舰“奥斯利雅维亚”号、“伟大的西索亚”号、“纳瓦林”号三艘战列舰和“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装甲巡洋舰。
但是舰队内部却是漏洞百出。第一战队的三艘主力舰都是刚刚建造完成,还没有充足的时间形成战斗力。“鹰”号战列舰还未造完,只好带上一群技术工人一起出海,边走边建。沙皇下令选择精锐勇士加入太平洋第二舰队,各海军单位充傻装楞。毫无经验的新手、老兵油子、背着各种处分的不安定分子,被一股脑充实进这支舰队,第二太平洋舰队简直成了垃圾的收集站。只有很少的水手是从俄国沿海和从事航海工作的地区征集来的,其余绝大多数只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农民。因为波罗的海有很长的冰冻期,他们得训练时间少之又少。
从出发地芬兰湾到旅顺港之间没有俄国的军事基地,而中立国和俄国的盟友法国都不对其开放港口。整个航行过程中需要的50万吨的煤炭、超过30次的加煤基本上都要在公海上进行。想起漫长的未来旅途,罗杰中将顿时觉得不寒而栗,后悔接了这趟活。
年10月8日,这支匆忙组建、看似强大的舰队拔锚起航了。出发就不顺利,1艘巡洋舰的锚居然丢了,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找到。另有1艘驱逐舰不慎撞上了战列舰,两舰没出门就要维修。
10月21日夜间,在途经英国北海赫尔海区的多格尔水洲时,舰队误将英国的渔船当成了日军的战斗舰只。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上一名精神过度紧张的水兵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果断开炮。所有的军舰看到旗舰开炮,也纷纷开火助威。激烈的“海战”持续了10多分钟,舰队重新整队又花费了半个小时。
到达西班牙维戈港后,西班牙官员告诉罗杰,西班牙是中立国,俄国舰队不能在这里接受补给。无奈的罗杰只能向沙皇求救。西班牙人还是很给沙皇面子的,他们准许俄舰队可以在一天时间内给每艘战列舰加吨煤,其余舰只按比例减少。俄罗斯水兵立马忙碌起来,在一天的时间里疯狂加煤。
11月2日,俄舰队停靠法属北非的丹吉尔港。法国是俄国盟国,那就是自己人啦,终于可以在这里快乐加煤了。俄国军舰上能够放东西的所有地方都堆满了煤。比如“亚历山大三世”号,吨的煤仓就加了吨的煤,连舰长的办公桌子下边都塞满了煤。
罗杰在这里将舰队一分为二。舰队副司令福克山少将率领吨位较小、走苏伊士运河前往印度洋,主力舰队由罗杰率领绕过非洲好望角,双方约定的汇合地点是非洲东海岸的马达加斯加。
此外舰队需要补充炮弹,因为在和英国渔民的“战斗”中已经浪费了不少。好不容易盼到补给舰来到时,才发现并没有带来他们需要的炮弹。在非洲火辣辣的大太阳下,他们收到了数不清的毛皮靴子和冬季大衣。
这时沙皇的电报来了:旅顺失陷!旅顺港内的俄太平洋第一舰队全军覆没!罗杰中将拿着电报瘫坐在椅子上,半天没有说话。
以逸待劳的联合舰队由三支主力舰队组成。他们分别是由四艘战列舰“三笠”、“富士”、“敷岛”、“朝日”和两艘装甲巡洋舰“春日”、“日进”组成的第一战队;由六艘装甲巡洋舰“出云”、“吾妻”、“常磐”、“磐手”、“八云”、“浅间”组成的第二战队。第三支主力舰队就是来凑数的,三艘老式防护巡洋舰和1艘老式铁甲舰组成的第五战队。名字分别叫“桥立”、“松岛”、“严岛”,还有一艘叫“镇远”,一一那是曾今大清北洋水师的旗舰,日本人名字都懒得改。
日本人那里磨刀霍霍,这边俄国人由于弹药不足,在航行中只进行了两次空弹演习。特殊的生存环境成就了俄国人一项特殊技能,那就是加煤速度。“苏沃洛夫公爵”号在印度洋曾经创下一小时加煤吨的世界纪录,把之前英国海军创下的纪录整整提高了18吨,沙皇应该给加煤官兵发金牌。
5月14日,罗杰中将率领由38艘舰艇、10名水兵组成的俄太平洋第二舰队离开芽富湾北上,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此时由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拥有40艘军舰、名水兵、已经休整了9个月的日本联合舰队早已在对马海峡附近严阵以待。
战端未开,胜负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