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周刊河南讯:(薛玉马世民通讯员邬玉梅报道)近年来,孟州市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平台建设、企业主体、人才培育、政策扶持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荣获了焦作市“科技创新综合先进县(市)区”、“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先进县(市)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先进县(市)区”三项荣誉。11月13日,在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上,孟州市分别以第96位和第80位,跻身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和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一是建立研发机构。目前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工程技术中心、开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焦作市唯一一家省中原学者工作站、17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23个院企共建产学研基地、7家海外研发中心,5家企业主持和参与制定了14个国家和行业标准,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研发经费支出不低于年销售收入的3%,自主研发新产品项,获得国家、省级科技成果58项。
二是构建服务平台。依托该市产业集聚区,建成了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5.3万平方米,累计孵化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环保装备制造等中小型科技企业52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2项。与世界第一的检测认证机构德国莱茵集团合作,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中心。建成了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汽车零部件科技服务中心、省级摩擦材料和锁具检验检测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
三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宁波所、四川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了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共建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合作。飞孟公司与国内技术研发实力最强的清华大学机械系激光研究所合作,在清华大学设立了研究所,拥有所有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隆丰皮草与四川大学石碧院士团队及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对接,投资2.5亿元在该市建立“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孟州研究院”。突出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提升装备工艺水平。引导企业研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工艺,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占领高端市场,累计引进高端装备制造多台(套),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在关键领域全部实现了装备更新和工艺提升,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产业由单一的气缸套产品发展到轴瓦、活塞、尾气净化器、汽车电源等几十个品种;生物化工产业由传统的淀粉、饲料、酒精等产业链低端产品转型为核黄素、阿斯巴甜、色氨酸等高附加值产品;毛皮加工特色产业,产品涵盖雪地靴、皮鞋、服装、箱包、车饰等整个毛皮产业链条。
二是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工程。目前该市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科技小巨人5家,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4.5亿元,增速44.3%,研发投入在焦作市六县五区首位。
三是强化国际合作。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多家企业与美国、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科研院所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5家企业在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设立了海外研发中心7个,大地合金河南省纳米硬质合金新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是焦作市首家企业申报获得批准的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原内配打造智能工业园项目,参与研发并装备了10条国际先进的智能机器人生产线,采用MES制造执行系统,成为全球最大的OEM供应商。隆丰公司运用自主研发的第4代生态清洁鞣制工艺,建成全球最先进的生态鞣制车间,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一次性PU鞋底注塑生产线,培育了十多个自主品牌。注重人才引进培育,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加快领军型人才引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大地合金、皓泽电子、龙旺玻璃、中原内配等6家企业获得焦作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扶持资金万元。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入选数量居焦作市第一位。在焦作市首届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谈会上,该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昌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集团第七O三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所长闻雪友,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所副所长杨甦,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何有节,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等12名院士、专家与我市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对接科技成果和重大技术需求36项,达成合作意向22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市连续三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目前已引进高层次、创新型及科技领军人才多名,美国GE公司高管陈铮博士被聘为大地合金公司总经理,入选河南省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
二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充分利用“企业家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基金”等,市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组织全市优秀企业家到清华大学参加专题研修班,不断巩固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形成实施主导产业转型发展的领军人才支撑。同时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鼓励社会工作人员参加各类社会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累计培训创新型企业家队伍、网络经济人才、高素质技工人才队伍1.8万人次。
三是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出台人才生活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优惠政策,免费向外籍专家、博士后提供公寓,每人每年发放生活津贴2万元、1万元。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博士、硕士、外籍专家余人,产业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2万多名。强化政府扶持引导,形成科技工作合力。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坚持每年将科技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保证科技经费优先拨付,每年拿出万元,设置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专利资助奖励基金等。申请加入了焦作市科技贷款融资体系,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皓泽电子、金玉米、飞孟、谊善车灯和先耕公司分别获得万元科技贷资金。
二是制定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培植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孟州市科技发展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凸显了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
三是健全制度机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万元以上重点科技项目,坚持科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集中办理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把科技进步主要指标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在全市上下形成抓科技重创新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