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妈妈”一词来源于沙拉著作的《特别狠心特别爱》书中,“直升机妈妈”就像直升机一样徘徊在孩子的头顶,实时监控孩子的一切,生怕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偏离轨道,或者受到伤害。
过度干涉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点都不夸大,萱妈分享个身边小故事,说是故事也是事实,我们一起来分析原因,也引以为戒。
纪小希是萱妈的高中同桌,曾以数理化近满分的成绩考入某知名大学,在我们当地的小县城来说,那也是挂了红,放了鞭炮的状元了。可大学一年,学校劝退回家,现如今在父母所住的小区开了一家冷批发店。
究竟发生什么变故呢?听萱妈细细道来。
思想上过度干涉,影响孩子性格发展
纪小希是萱妈高一的同桌,不可否认他学习非常好,但行为上有些怪异。
●高一的男生在放学的路上,会一边走一边拿个树枝甩着玩。
●高一下半学期,纪小希剃了光头,跟我说你见过头皮雪吗?然后开始用手抠头上的头皮屑,飞的到处都是,能想象我翻白眼加嫌弃的表情吗?
●纪小希跟爸爸吵架,下楼把他爸的车灯拿砖头全敲碎了。那时候的车都是维持家里生计用的,好像是个拉货的双排车。
对于一个上高一的男生来说,纪小希的行为显得有些幼稚了,这跟他父母过度干涉是分不开的。
我记得纪小希冬天的时候穿一双他爸爸的翻毛皮鞋,虽然那时候我们还小,谈不上审美观,但总觉得怪怪的。纪小希跟我说,衣服都是他妈妈让穿什么他就穿什么。
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人格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中提出:孩子从3岁起就会进入自尊期,开始发展个人技能,寻找自我价值。
显然,纪小希的世界不需要长大,青春期正是孩子性格的鼎盛时期,而纪小希的青春期却在认知发展、社会要求和价值观上出现了“身份混淆”,这一切的源头都因为纪小希有个一切包办的妈妈。
生活上过度干涉,孩子独立性差
我们生活在小县城,从家到学校走路连20分钟都不到,小希妈妈每天早上都送小希来上学。
小希跟我聊天说道,父母除了对他学习上有要求之外,什么都比较顺着他,即便妈妈做好了面条,只要小希说想吃饺子,爸爸立马买肉剁馅,那时候买速冻饺子的还不多。
写完作业,妈妈会检查并帮小希收拾书包、晚上睡觉,小希妈会把第二天穿的衣服放在小希床头、早上起来小希妈会把牙膏挤好。
被大学劝退,跟生活不能独立也有很大关系。
小希上大学,小希妈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因为家庭条件一般,两个月后小希妈回到了县城,小希彻底崩溃。后来听同学说因为小希抑郁了,学校劝退小希,小希妈把小希接回了那个走的时候风风光光的小县城。
同年我也去了外地上大学,和纪小希一直没有联系,多年以后同学聚会才得知,纪小希任然没离开父母,在父母所居住的小区里开了一家冷饮批发店,曾引以为傲的数理化,最终用在了普通人都能做的算账上。
同学聚会那年,纪小希还是单身狗一枚,我们大多已结婚生子,更早一点的,孩子都上大学了。
我们常常以爱之名,束缚孩子的自由,怕孩子磕着、碰着,却折断孩子的双翼,在孩子成年时,不能张开翅膀翱翔天空。
糟糕的是,这种心态会不自觉的出现,甚至会越演越烈,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不在属于我们,如果不能认识到这点,那我们将会铸造出更多的“巨婴”。
现在提倡后果教育,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打翻牛奶,就自己擦干净;不写作业,就自己面对老师的惩罚,而不是父母一遍遍催着写。
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会交往,只会让孩子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
还有一件记忆尤深的事情,班里同学开玩笑叫纪小希“小希姑娘”,第二天小希妈来学校,一脚把教室的们踹开,指着叫小希外号的同学一顿猛骂,其中夹杂不少脏话。
那节是历史课,我们历史老师是个气质美女,估计当时历史老师也没反应过来,直到小希妈妈走了,才去找的班主任。
不知道小希当时什么心情,至少我跟他同桌一年,很小心的说话,或者尽量不跟他说话。从那以后,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对纪小希敬而远之。
当今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也是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希同学的高智商也没能弥补,小希妈造成的低情商。
我们爱孩子是不言而喻的,可这种“直升机式的父母”以爱的枷锁,阻碍着孩子的发展。爱孩子是给孩子温暖和理解,不是控制和占有。想让孩子飞的更高,我们要舍得放手。
雏鹰在学习飞翔的时候,妈妈会把鹰宝宝推下悬崖,不可否认有的鹰宝宝会为此丧命,但学会飞翔的都是天空的霸者。
学会放手、摆脱过度焦虑,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应该上的一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