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成为拥有宝马3系的男人车辙

引言:这是一个策划的小系列,想跟大家分享分享我们作为汽车编辑,如何跟车结缘的故事。如果你也有跟车子缠绵悱恻的故事,欢迎投稿给我们,让更多爱车的人为我们的情怀感动。

在前段时间我们推了“汽车故事”这个策划小系列的第一篇后,收到了不少留言互动。

看到一些粉丝朋友想知道更多关于我的这台宝马i的故事,而恰好早前就想过写一篇关于它的,这次就顺着这个“汽车故事”系列,跟大家聊聊我的这台F30的故事。

▲就是这台i,上一代宝马3系标轴版,底盘代号F30

相信很多男人钟情3系,都是被这句广为流传的谚语打动过——“男人都绕不开一台宝马3系”。

其实这是一句听多了就变成令人反感的消费主义说辞罢了,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车,一定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多打几个问号,而不是被厂商的营销口号所左右。

当然,这是一个分享自己座驾的故事,对此我们就不作口舌之辨,本着“分享”的初衷,结合从收车、整备、保养、维修,以及车辆操控方面等等各个维度的感受与心得,来聊聊我是如何万车丛中淘到这台3系的。

还里再强调一句,这个不是评车,而是分享,会有很多自己细碎的主观感受,不过可以保证一切都是个人真实心路历程的分享。

看过“汽车故事”系列第一篇的朋友知道(没看过的不妨回到文章开篇点开传送门先回顾下),我的第一台车是一辆款的昂克赛拉2.0L顶配车型,并且是放弃了购入一台Li(底盘代号F35)的机会而换来的。作为一个当时还比较“懵懂”的汽车爱好者,似乎也把“标准轴距”作为一种潜在的信仰来看待。

▲眼花缭乱的二手车网站总让人停不下来

年我还是一位门户网站的汽车编辑,受一位前辈的“熏陶”,在闲暇时间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浏览各种二手车的行情。

在二手车网页上,你不仅可以看到要价仅仅几十万的名贵超跑,也可以看到你曾经无法高攀的梦想之车,似乎正在向你招手。

在身边同事一句“现在居然十五六万就可以买到一台宝马3系(F3X世代)”脱口而出时,我已经有点忍不住了。于是之后,便开始疯狂查找宝马3系(F30/F35)的行情。似乎,心心念念的DreamCar已经离我并不遥远了。

要收一台称心如意的车,就得不妥协,这很重要。

既然直接排除了3系的长轴车型(F35),那么就直接往标轴3系(F30)里去找。

▲模拟当时的要求筛选所得出的车型列表

当时(年中旬)为此拟定了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低配改高配”。

顾名思义,就是收一台配置较低,但是价格也比较低的二手车,然后再对其进行外观、内饰的升级改装,然后让它变成一台搭载M运动套件的高配车型。

5-6年车龄的宝马i车型(当时的宝马3系并没有大规模配备M运动套件)的报价当时在15-17万左右不等,加上改装M运动外观套件以及M“丁字裤”方向盘等内饰件的费用,大概也需要2-3万左右的预算。

▲i配备“丁字裤”M运动方向盘

只是转头一想,总觉得不太划算。

首先,车龄六年就得上线年检,而对于外观的改动必然是通不过年检的。如果想动点“歪脑筋”,也是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此外,5年以上车龄的车辆塑料件普遍没有新车那样的(结合)紧致,假设在当时已经进行过拆装改造,那么现在就有一定概率会产生异响;而如果一直保持的是原厂状态,那么5-6年后再进行拆装,又会遇到内饰件卡扣脆弱、断裂等问题。

▲进行过改装内饰的车机(只要对比当时的车辆配置就可以发现端倪)

何况,当时的宝马3系,“低配改高配”的现象就已经非常严重,特别是对于车机大屏的改装,不仅需要拆掉大量的内饰盖板,还需要对车机的主机电脑进行替换,甚至对内饰盖板进行切割、打磨等操作。

按当时在某二手车网站上所查询到的车辆信息,几乎10台低配3系里有8台都是改装过大屏车机的,并且为了省钱,十有八九都不是原厂车机,并不让人省心。

各种权衡和纠结之后,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一步到位。

这是挑选二手车的关键诀窍之一,如果对二手车有些感兴趣的各位不妨拿小本本记好。

对于新车来说,最有性价比,准确说是“配价比”的车型配置,一定是排产率最高、出货量最大的车型,因为这代表着单车利润的最低化,也就表示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

▲车辙君i的“满配”车厢,观感确实会大不一样,对比下就更明显了

但在二手车市场,显然是相反的情况。

由于相同动力总成下的高低配车型的“三大件(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几乎一致,所以高配车型上多出的那些舒适性配置在进入二手车市场后便会迅速贬值。

举个例子,作为新车,相同动力配置下的高低配车型的差价假设有5万元的话,可能在二手车市场,这两台车的差价至多只会相差1万元,甚至更少。

换句话说,在二手车市场,高配甚至顶配车型永远是最具性价比的车型,没有例外。

当然还有个前提,你要能遇到才行,就是得有缘分。因为顶配车型的占比显然只是凤毛麟角。

买车还得“看缘分”,这就是二手车市场的奇妙之处了。

▲款iM运动型内饰(新车)

思路厘清之后,便把目标锁定在了款-款左右的宝马iM运动版车型(大概是叫这个名字)。为什么是这两三年的车况呢?最大的考量无非是价格。

一般来说,车龄没有出2年的二手车,在行内会称之为“准新车”。

当然这种听上去似乎挺令人放心的称谓也会成为二手车贩忽悠小白的经典套路。简单说,就是会卖的比较贵。如此一来,绝大多数准新车几乎都会失去作为一台二手车的最大价值,也就是性价比(当然,这肯定不绝对)。

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想:谁会把一台不到2年车龄的准新车打个七八折卖掉呢?如果这位前车主的经济实力并不怎么雄厚,那么其中就肯定会有耐人寻味的心理斗争。这个就不展开说了,各位不妨在留言区聊聊你们的见解。

▲图片信息仅为参考

其实现在的行情,3年左右车况的宝马3系已经能在指导价的基础上有一个不错的折扣了,比如说一台车龄3年左右,跑了3-5万公里上下的宝马iM运动套装车型已经能卖到低于20万的价钱。

要知道,买一台二手车,可是没有购置税的。如果是同城(同省)车型,交易的流程无非是打款、提档、过户,一共就几百块钱的手续费,二手车商基本都会给你包掉的(除了某些看似正规的“黑心”商家,这里就不方便点名了)。

在这里,请各位注意两点:

第一,异地二手车能不能买?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必须是国六排放才可以全国迁。换句话说,就会绕到之前“准新车”的话题(显得性价比不是特别高),所以还是建议各位去买同城的二手车型,即使价格有波动,但也总比白忙活好几趟强太多(此处

著名说车相声演员)。

第二,这是属于另一个需要记笔记的小窍门。

除了以上所说的二手车显而易见的价格优势之外,二手车还有一个巨大的“隐性优势”一直被人们忽略,那就是车辆的商业保险会便宜得多。

在买新车的时候,各种出库费、上牌费、加装费、贷款手续费等等七七八八的被收的不少,可各位也“必须”在4S店买他们的商业保险。这里说是“必须”,想必各位也懂是怎么个道理。其实,在4S店购买的“巨额”商业保险不仅光是价钱贵,而且是没有任何增值服务相送的。

何谓商业保险的“增值服务”?简单说,就是保险公司会根据你车辆的保费额度提供相对应次数的小保养、补漆、洗车、拖车救援、机场停车、代驾等等服务,甚至还会额外送你与保费额度所匹配的超市消费卡等礼品。

▲商业保险所赠送的服务卡券几乎涵盖了车辆除油费、路费之外的绝大部分开销。就拿车辙君来说,家中三台车一年的保养费用几乎不会超过元(除了刹车盘片等不需要经常更换的耗材),因为保险赠送的卡券能抵消很大部分的开支

还有,如果以上这些服务你统统不想要,保险公司还会根据你的保费额度提供相对应的“返点”,实际也就是保险的折扣。一般来说,这个折扣会随你的保费而变化,保费越高,折扣就越大。多则大几千(如果保费上万),少则也有几百(如果保费在两三千)。

当然,我们是建议大家采用“服务+消费卡”的模式,因为保险公司赠送的服务折现后的返点是远远不及这些服务本身能提供的价值的。

就拿我的这台i举例(坐标:上海),车辆一年的商业险保费大概在元左右(无折扣的情况下),先返现元左右的消费卡,还能赠送一年两次的4S店保养(那可是4S店,并不是修理厂)、3个面的钣喷(同样可以去4S店)、6次洗车,再加上一些或许你用也用不到的服务。如果折现的话,也只不过就是返你小一千左右,所以其实并不划算。因为对于一台宝马来说,一次4S店的小保养报价,想必各位心里也是有数的(有些保险公司的合作网点并不包含4S店,需要问仔细)。

关于新车保险,最近了解到的情况让我感到十分惊异,身边的大部分人,甚至是我的部分同行,压根儿不知道保险公司的商业险一直存在“返点+消费卡”的模式。

因为现阶段很多人还是只倾向买新车。而对于新车来说,第一份商业保险几乎都是在4S店购买,并且都习惯了4S店代为购买第一份商业险的操作手法。

事实上4S店不仅会“独吞”双份的保险返点(服务+消费卡),并且也并不会主动告知你(虽然他们确实没有这个义务),其实车辆的商业保险是有额外服务以及返点的如此操作的。

那么,如果你在单独购买第二份商业保险的时候没有和保险公司的话务员主动提起这件事的话,很可能对方也只会当做没知道。你的返点就这样被保险公司侵占了(甚至在保险没有折扣的情况下还是两份)。

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今天我们把这件事挑明了,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在对待保险这件事上还是多留个心眼吧。

▲图片信息仅供参考

话题有点扯开了,我们接着3系的淘车话题。

在确定了车辆的大致款式、年份之后,其实能筛出的具体车型已经很少了。多则数十台,少则也就三四台。

接下来,如果你不嫌烦的话,实地看车对比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实地、对比。

尽可能多跑几家车商,多看几台车,然后把所见车辆的优势、劣势按照高低次序排列起来,并以车辆的报价综合考量你自己的需求,这是实地看车和对比的价值所在。

当然了,之前也说过,二手车只建议入手同城车型,如果有特别稀有的外地车型让你一见钟情,那你也得做好付出相应代价的准备,这是必然的(除了目前性价比较差的国六准新车)。

为了多看几台车多作对比,当时我跑了几处地方,都没有见着合适的iM套件版车型,似乎当时的一手买家都是一群“信仰党”,捂着不出手。即使有少量的车源流出,价格也都不是很合适。更重要的是,个人比较喜欢“埃斯托蓝”这款颜色,而当时的车源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白色。

▲和i“命运般”的第一次相会

然而,有趣的是,虽然当时的i车源并不多,但高功率版本的iM运动型的车源却是一台接着一台。

我几乎横跨了整个大上海,相当于从宝山区跑到金山区的距离,居然发现了车架号仅差7位的两台埃斯托蓝色的宝马i,当然,两辆车的上牌日期也是很相近的。

这里就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从车主角度考虑,为什么i车主的换车频率显得有些“勤快”?

要知道,以款的宝马3系为例,当时的iM运动型车型的指导售价为37.90万元,到了款车型,虽然车辆发动机换装为全新的B48系列发动机(款为末代N20系列发动机),但由于车辆内饰部件的减配(例如M“丁字裤”方向盘变为普通款式),把车辆的指导价一下子拉低到32万元整;而款的iM运动型车型的指导售价高达45.20万,到了款,换装B48B20D发动机的iM运动型车型的指导售价却依然保持不变。

▲款i所搭载的B48B20D高功率版发动机

▲款i所搭载的N20B20C高功率版发动机

也就是说,无论是16款还是17款的i/i车主,其实在购买力上与当时的i车主已经拉开了至少两个级别,TA们更有可能在2年后就已经不满足于此,而去提上了更高阶的MPerformance/MPower车型,甚至是一台保时捷。

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时宝马3系的高功率版车型的流通率甚至大于普通功率版车型。

当然了,全新一代的宝马3系(G20/G28)已经最大程度弱化了高低功率车型的价差,所以新3系之后的流通率比例又是如何,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再说回我的收车历程。

既然高功率版本的i反而在当时更容易找到,那么先比了再说。

首先是同年份、不同配置车型之间的纵向比较。

就拿i与i来说。

我发现在车辆在新车报价相差7-13万元左右的情况下(款iM运动型的报价比起款只高不低,因为配置和新车价格反而是旧款高得多),二手车的报价却只相差了4万元左右;而在车辆的配置方面,i不仅多出了61Ps的最大马力(这可是宝马的原厂基础动力),还升级了全真皮座椅(虽然i的翻毛皮座椅看上去更运动一些)、前排座椅加热、哈曼卡顿音响、HUD抬头显示功能、前排无钥匙进入,感应尾门,一共这几项配置。免去了改装升级的麻烦不说,这些多出来的功能几乎也都非常实用。这让我一下子就动心了。

▲高配车型独占的哈曼卡顿音响

然而,在两台几乎车况一模一样的车型对比中,我却并没有选择其中的一台“官方认证二手车”,虽然它能提供一年的原厂质保;而是选择了另外的一台——公里数更少,座椅皮质更新,后排座椅的椅面几乎和新车一样;经过全车漆膜仪的测量(包括车辆A、B、C柱,以及车顶),也只有一处后翼子板经过了整形喷漆;一侧大灯虽有抛光痕迹,但机盖并未有拆装痕迹、前后框架完好;同样,车辆也有全面的4S店维保记录;最重要的是,价格也更为合适。

经过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后,这台i被我幸运地收下。提车没啥仪式,付完尾款,从展厅直接开回家。

欢迎你,i!从现在起,我就是拥有宝马3系的男人了(不知道其它3系车主在买定之后是什么心情,请说出你当时的心情)。

写在最后

洋洋洒洒,没想到刚写到淘车这个环节就已经是五千多字的长文了,后面还有关于整备、保养、维修,以及升级等环节本想也一并写完,现在看来只能等到再做分享了。

就淘车整个过程而言,如何鉴车这个环节当然是最重要的,也是二手车行业的一大痛点,很多人忌讳买二手车多半都是怕在这个环节被坑。

当然了,买一台二手车不比买新车,需要一定的汽车知识以及更缜密的规划,甚至还需要一点运气。

在这之中,可能只有少部分人会获得乐趣,比如我,觉得二手车市场就像一个宝库一般,淘车就像淘金,需要耐得住性子,去享受过程就一定会遇到那台对的车。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0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