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多鹤》这本小说除了描写战争的残酷无情,更侧重于展现生命的坚韧。一开始,我们都会被书中的女主角日本姑娘多鹤的柔韧和善良所吸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历的增多,我却越来越欣赏起了泼辣、敢作敢为的中国姑娘朱小环。如果觉得人生艰难,我们可以聊聊朱小环。她是一个将爱情视为一生信仰的女人。
故事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那个年代。
在村子里有一户姓张的家庭,父亲和儿子都是勤劳的石匠,他们凭着自己的手艺,这家人成了村里的富户。后来,儿子二孩娶了邻村的姑娘朱小环。尽管小环脾气火爆,但她和二孩感情非常好。
二孩真心疼爱着他的妻子,每天为她洗脚、暖被窝,小环觉得自己非常幸福。然而,当小环怀孕七个月的时候,她去赶庙会时遇到了日本兵被逼到了悬崖,不仅失去了孩子,而且再也不能生育。
张家面临着无法传承的问题,张石匠和他的妻子决定给二孩找个二房。然而,二孩和小环一直抗拒这个想法。张石匠夫妇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
直到有一天,他们在集市上救下了日本女孩多鹤,这个局面才有所改变。
两夫妇于是商量着让多鹤为张家传宗接代。
如果是一般的女子,可能会对这种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朱小环并非一般的女子。她对幸福有着强烈的追求,任何人都不能侵犯。
更何况,多鹤年轻貌美,性格温柔,朱小环心里非常担心二孩会变心。
即使结果都是一样的,她也要发泄一下,让二孩清楚地知道,她有多在意这件事情。
她爱二孩,爱的那么自信,又那么晦涩,把浓烈的爱包裹在尖酸刻薄的言语里,歇斯底里的动作下。
只有在吵闹的喧嚣散去后,才可以从她隐忍委屈的眼神里,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总是叫嚷着改嫁、不活了的小环,原来竟是这么温柔地爱着一个人。
其实哪有什么心甘情愿,是她对二孩的爱,已然成为生命的信仰。
为他而活,为他着想。表面看起来张牙舞爪,实际上内心坚定地追随他。
后来,多鹤和二孩生了三个孩子。
从第一个女儿春美出生那天起,朱小环就把这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为了这个畸形的家庭关系不被别人发现,她们搬了两次家。多鹤成为了朱小环的妹妹,孩子们的小姨。
起初,小环对多鹤的事情装作不知道,她认为只要多鹤生完孩子就可以离开这个家了。
然而,当三个孩子相继出生后,善良的小环再也没有想过赶走多鹤。多鹤在这个家里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孩子们越来越依赖多鹤,而丈夫和多鹤之间也暗生情愫,但小环却开始揣着明白装糊涂。
她对自己说:
“咳,凑合吧,看在孩子们的份儿上吧。”
然而,她心里其实很清楚,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当她的丈夫二孩不小心砸死了工友小石,整个家庭都垮了,但小环没有垮。她用她“凑合着过”的哲学来支撑整个家。
在一个充满曲折的家庭里,小环以一种难以言喻的坚韧和智慧,将一大家子凑合成了一个温馨的整体。
她用麸子替代面粉,用红烧茄子代替红烧肉,甚至用火碱替代洗头粉,只为了维系这个家庭的幸福与和谐。
凑合,既是爱的表现,也是一种责任的担当。因为最初对二孩的深深眷恋,小环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个畸形家庭的责任。
她成为了家里的守护神,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用她的智慧和勇气寻找解决方案,带领全家人一起度过难关。
在漫长的岁月里,一家人笑着面对生活的艰辛,带着怨气却又坚定地坚持着。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最终成功地凑合出了一段美好的人生。
面对悲剧,她以普通日子的心态去度过。当家中的二孩误伤了小石,被陷害并被判死缓时,整个家庭陷入悲痛之中。
然而,最疼爱小石的小环却将家里的一床棉絮整理了一下,为二孩缝制了一件柔软舒适的大棉袄,仿佛他们身在东北般温暖。
在这个充满无奈的世界里,小环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还在艰难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满足和乐趣。
她的智慧与坚韧,让我们明白:
在命运面前,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主宰者,也可以选择成为朋友。而小环所展现出的“凑合”精神,正是这种与命运和谐相处的态度。
她在衣领上绣上了二孩的大名,内衬则绣上了孩子的名字——小环与多鹤。将这份心意装入包裹,她送到了保卫科。为了庆祝二孩的到来,她精心烹饪了一锅鱼头汤,让全家人共享这欢乐时光。
然而,这样的庆祝方式实在令人唏嘘。她不惜花费金钱,用鱼头汤抚慰家人的心灵,让家人相信死缓的两年有七百三十天,每一天都充满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可能迎来改判的转机。
当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鱼头汤,她向多鹤和儿子透露了一个谎言:她已经找到了途径为张俭洗脱罪名。
春节过后,她将开始努力奔走,争取尽早将死缓改为无期,一旦实现无期,实际上也就意味着有期徒刑......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家人在这个艰难时刻不再感到绝望。
每到危难时刻,她总是表现出了最大的乐观,撑起了一家人的精神世界。
在二孩政策的影响下,小环和多鹤失去了工作,整个家庭的生计都成了难题。然而,在这个困境中,小环展现出了非凡的生存智慧。
每逢盛夏时节,她总会沿着铁道走出家门,寻找田野和野菜。她左手拿着一把新鲜的苋菜,右手攥着一把翠绿的钢管菜,品尝着一碗碗美味的蔬菜稀饭。她用二孩攒下来的新翻毛皮鞋、新工作服和线手套与农民交换米面。那个年代肥皂紧缺,一箱子肥皂换来的玉米面足够一家人吃上两个月。
小环深信,在所有物品都换成现金、换回来之前,她的孩子的冤屈应该得到昭雪。如果不能昭雪冤屈,她也应该找到一份新的工作来维持家庭生活。
路总不该走绝吧!就是这种让自己有些寻得着的希望,让我们挺过了一程又一程。在她的带动下,多鹤不知道什么时候,脑子里曾经反复出现的自杀念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要想飞跃苦难,重要的不是自我惩罚,而是千方百计地降低这件事情的难度和痛苦的程度。就是这样一个把人生的苦难当成普通日子来过的智慧,让一家人觉得,即使遇到灾祸,也能过得去。
难熬的日子总会过去,不信你回头看看,不知不觉,你已经熬过了很多苦难。
活得通透的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不失去自我。朱小环做到了这一点,在那个苦难重重的年代,她失去了成为母亲的权利,失去了爱人的心,失去了经济来源,经历了战争,经历了动乱,但她从来没有被打倒。
这是因为她时刻跟随自己的内心,从来没有失去真正的自我。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她会撒一场泼,不委屈自己,找到情绪的出口,维护好自己内心真正的美好,然后继续努力生活。
她深知,只有保持内心坚定,才能撑过一切苦难,自己终会成为自己的救赎,把苦难熬成甜蜜。
她也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是不求多少回报和多少人理解,但求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