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朴说:电荷是电子的性别
前不久,云南大学有一个人写了一篇关于电荷不存在的文章,竟然还发表了,闹了一场很大的笑话。但是,今天,我仍然要问,电荷是什么?我要问的人是常朴子,让他来回答电荷是什么,而且还要区别于科学公认的定义。
常朴子说:“电荷是电子的性别,如同人之男女,象之阴阳,有着区别彼此的性相和决定性的本质。二者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常朴子还说:“不仅电子有性别,一切粒子都有自己的性别,性别不仅分为阴和阳,而且还有一种区别于阴和阳的中性性别。”其实,电荷的正负就是中国哲学中的阴阳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事物是由二象构成,正负是差异相对,阴阳同样是差异相对。
作为常识而言,我们把带正负电的基本粒子称为电荷。它的基本意义就是同一类东西两种不同性质的区别。其发现和原理就不说了。
在自然界中,电荷有两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由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电荷的最基本性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这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之一。琥珀经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物体带电的最早发现。继而发现雷击、感应、加热、照射等等都使物体带电。电分正负,同号排斥,异号吸引,正负结合,彼此中合,电可以转移,此增彼减,而总量不变。
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原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是正负电荷的基本单元,中子不带电。
所谓物质不带电就是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物体带电则是这种平衡的破坏。在自然界中不存在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的电荷。
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不管发生什么变化,电子、质子的总数不变,只是组合方式、所在位置有所变化,因而电荷必定守恒。
自然的本质是由两种性质构成的,一种性质是引力物质,一种性质是斥力物质。
物体是两种阴阳二象性在差异相对的原则下产生的中性实体。引力物质多的东西呈现阴性,斥力物质多的东西呈现阳性。
所以,常朴子认为,正负电荷反映的是物质在中性基础上的不同性象。
正电荷是物质的阴性属性,负电荷是物质的阳性属性。
正负电荷存在的现象,充分说明了阴阳是物质在本质上的属性。
然而,使我们难以理解的是电荷的正负就是阴阳的存在方式,为什么科学家们却极力地否定中国的阴阳学说呢?
常朴子认为,一切物质都有阴阳的属性,只是有人不愿意承认而已,并不是他们没有发现这一事实。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害怕中国人自古至今从本质上把握住了事物的规律。
在原子核里,中子是阴性,质子是阳性;在质子和中子里,下夸克为阴性,上夸克为阳性;在夸克中,奇夸克、粲夸克为阳性,底夸克、顶夸克为阴性。
科学家不承认阴阳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并没有找到真正的阴阳粒子,他们发现和了解的粒子,都是可以分解的复合形态,质子、中子、夸克、电子、量子、中微子等,都是中性基础上的复合性粒子。
这些粒子都是在具有两种不同性荷的单子的基础上集合而成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常朴子用符号原理推导出了物质具有量化单元的单子。
单子有两种,一种是引力单子,一种是斥力单子。
引力单子称作O单子,斥力单子称作Y单子。
O单子有两种,大O和小O,大O含3个引力量,小O含9个引力量。
Y单子有两种,大Y和小Y,大Y含1个斥力量,小Y含3个斥力量。
在单子之前,还存在着三种物质形态,每种都有O和Y两种性别。
它们分别是数渡点、数渡泡、数渡尘。单子就是由它们集合而成的具有量化单元的粒子。
32数粒子有三种,一是阴荷32数粒子,二是阳荷32数粒子,三是中性32数粒子。
阴荷32数粒子是由24个大O单子和8个大Y单子组成,其中有72个引力量和8个斥力量,除去结合力,剩余64个引力量。
阳荷32数粒子是由24个大Y单子和8个大O单子组成,其中有24个斥力量和24个引力量,除去结合力,剩余48个阳性空间量。
中性32数粒子是由24个大Y单子和8个小O单子组成,其中有24个斥力量和72个引力量,除去结合力,剩余48个引力量。
上述三种粒子,阴荷和阳荷是一对反物质,一旦相碰便会湮灭。
上述的阳荷和中性是一对量子纠缠性的粒子,二者结合,可以叠加纠缠并形成独立的开合运动。
现在,我基本说清了常朴子提出物质的三种不同性质的性别。
现在,若有人再反对常朴子说电荷是电子的性别这一说法,那他一定是别有用心了。
有人说:“哲学已死”,可中国的哲学却依生命旺盛地活在常朴子笔下,而且给科学家指明了一种正确的探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