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黄鼬,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动物,但如果说黄鼠狼,几乎无人不知晓,脑海中会陆续浮现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等谚语。
黄鼠狼“偷鸡、吃鸡”可谓是家喻户晓,早年间农村中一旦少了鸡,人们往往会将罪名推到黄鼠狼身上。不过,大家真的了解黄鼠狼吗?
黄鼠狼,学名黄鼬,是哺乳动物,属食目类鼬科,身材细长矮小,行动迅速灵敏,在全国各地都广泛存在,主要栖息在山林、农田、墓穴或柴草堆、树洞中。
黄鼠狼是肉食动物,除了吃鸡、鸭、兔,也吃昆虫、雏鸟、鱼、蛙等,而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黄鼠狼最主要的食物是老鼠。
其具有超强的嗅觉和听觉,身体柔软,骨骼具有弹性,能循着老鼠的踪迹随意出入鼠洞,将整个鼠窝“一锅端”。黄鼠狼捕鼠能力超群,一年能捕食几百上千只老鼠,对农林牧业大有益处。
黄鼠狼天性不以鸡为捕食对象,只是在隆冬季节,食物紧缺或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偶尔会刁鸡解决温饱问题。
黄鼠狼的神秘面纱--黄大仙
民间关于黄鼠狼的传说,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是一种极具“神秘色彩”的动物。
在我国东北民间有“五大仙”一说,分别是老鼠、黄鼠狼、狐狸、刺猬、蛇,其中黄鼠狼被称为“黄大仙”“黄仙”或“黄家”。
人们流传说黄鼠狼具有灵性的动物,不仅能说人话,还能幻化成人形、迷惑人。若是得罪了“黄仙”,就会降灾难与人,给家里带来厄运等等。
其实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说法并非真实存在,由于古人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以及科学知识的匮乏,亦真亦假的民间故事将各种动物、植物等赋予灵魂,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使许多人对此也深信不疑。
为什么黄鼠狼会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呢?这跟它的生活习性有很大关系。黄鼠狼机智敏捷,没有特殊情况白天很少出来活动,基本在夜间或者晨昏时分才出来觅食。
黄鼠狼昼伏夜出,既胆大又不畏人,可能还会将身子直立起来将人打量一番,而且那双水灵灵的眼睛碰到灯光会变得明晃晃,若是胆子比较小的人在夜间遇到黄鼠狼,可能会被吓一跳。
而且黄鼠狼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使出它的“护身法宝”--放臭屁!黄鼠狼的肛门附近有臭腺,释放出的臭气不仅奇臭无比,而且具有一定的麻痹作用。
有些人对这种气味比较敏感,闻到之后可能会头昏恶心,便误以为是黄鼠狼成精或者是被黄鼠狼附身。
此外,关于黄鼠狼的故事,最著名的便是黄鼠狼拜月了,传说在月光皎洁明亮的夜晚,一群黄鼠狼会站成一排,直立面向月亮,颇有几分神秘色彩,这或许是黄鼠狼种群的一种特殊习性罢了。
黄鼠狼全身都是宝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鼠狼是“偷鸡贼”,名声并不是很好,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黄鼠狼的全身都是宝,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黄鼠狼全身皮毛以黄色为主,柔软细滑,尾毛茂密挺拔,具有弹性,在国际市场上,黄鼠狼的皮毛和尾毛享有“软黄金”的美誉。
有些高级毛笔、油画笔、精密仪器刷子等,都是采用黄鼠狼的尾毛制作而成,例如非常著名的狼毫笔,原料就是采用黄鼠狼的尾毛。
黄鼠狼的皮毛长短适中,而且底毛丰厚,还可以用来加工皮褥子、裘皮大衣、皮帽等高级皮制品,金色毛皮制成的皮制品,显得美观高贵,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
黄鼠狼除了皮毛非常珍贵之外,其肉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许多中医书籍都有相关记述,例如: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鼬鼠心肝,气味臭,微毒,治心腹痛,杀虫”,“煎油涂痔疮,杀虫”。
《东医宝鉴》中记载:黄鼠狼肉“作末,疗疮瘘久不合”。
《动植物民间药》中记载:黄鼬肉“全身烧黑,治淋病、遗尿”。
然而,正是由于黄鼠狼皮毛珍贵,早些年有些人受利益驱动,对黄鼠狼过度捕捉,再加上栖息环境遭到破坏、老鼠药的广泛使用,黄鼠狼的数量不断下降,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年,国家林业局将黄鼠狼列入了“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中,不可伤害、捕捉、食用野生黄鼠狼。
既然黄鼠狼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小型珍贵毛皮动物,野生资源也已经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可生活中却很少看到有人专门养殖黄鼠狼。
为什么很少人愿意养殖黄鼠狼?总结了以下几大原因:
首先,前面我们提到黄鼠狼是“三有保护动物”,我们国家是不允许个人私自饲养保护动物的,必须要办理相关手续和证件,而且审核过程相对来说也较为复杂。如此一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劝退了一部分想养殖黄鼠狼的农户了。
其次,虽然人工饲养的黄鼠狼以混合饲料为主,但是黄鼠狼可是食肉动物,不可一餐无肉,饲料以肉类为主,每天至少要喂养两餐。而且在繁殖期的黄鼠狼,肉类需要占食物的75%才能满足其体内的营养消耗。
养一群黄鼠狼,售卖皮毛的钱可能都抵不过肉类的开销,养殖户连连表示:“实在养不起啊!”
此外,黄鼠狼生性狡诈,野性一时之间难以被驯服,虽然其皮毛十分珍贵,但是也还有许多其他皮制品原料可替代。
再加上黄鼠狼在民间具有一层浓厚的神话色彩,很多人地区的人们对黄鼠狼都是敬而远之,农户也更不会选择养殖黄鼠狼了。
黄鼠狼不仅是农业益兽、是老鼠的天敌,而且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中的重要一环,遇到野生黄鼠狼,请不要伤害它们。
--END--
参考资料:
毛恪成.黄鼠狼真是“偷鸡贼”吗[J].百科知识,(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