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篇文章里,尤其强调了河狸在毛皮贸易的首要地位,但并没有过多的介绍这种动物,没有详细的介绍河狸为什么成了改变北美洲历史走向的动物,而今天的这篇文章,我就来进行一些详细的补充介绍。
河狸,是哺乳纲,啮齿目,河狸科,河狸属动物,喜食多种植物的嫩枝、浆果、树皮、树根和草本植物,其躯体肥大,雌、雄无明显差异,脑袋短钝,眼睛小,门牙大,前肢短,后肢粗壮有力,尾巴较大呈扁平状,是一种水栖哺乳动物。
河狸全身都包裹着柔软光亮的毛皮,以棕栗色最为常见,也有的略偏红,偶尔还有黑色的,最为少见的是白色(白化病)。
为了在冷水中保持体暖,河狸的毛发发育的非常浓密,而且是双层毛发!分别是长而粗糙的外层针毛(鬃毛)和细密轻巧的内层绒毛。
一般情况下,河狸的毛皮厚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冬天或高纬度气温寒冷地区的河狸毛发最浓密,体型也略大,市场价格也高,相反,夏天或南方温暖地区的河狸毛皮就不浓密,体型略小,价格也低。
河狸的分布很广泛,不光只有美洲分布,河狸在欧亚大陆上,曾经也分布的相当广泛。人们会在池塘、河流或小溪的沿岸找到河狸,因为它们总是会在水边用树枝、木头、石头、淤泥等物质搭建巢穴和水坝,是有名的“动物工程师”。
河狸搭建的水坝,对湿地生态系统很重要
人类捕杀河狸的历史很长,但早期人类最初只是将河狸当作一般野生动物,并不会专门的捕杀河狸,等到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以后,才开始专门猎取河狸,以获取河狸的毛皮、尾巴和河狸香。
而且人类最初专门捕杀河狸主要是为了获取河狸的香腺囊和尾巴,并不是专为了它的毛皮,人类真正疯狂追求河狸毛皮的历史比较短,要等到16世纪时,整个欧洲社会才开始将河狸毛皮视为上等货。
与之相比,人类猎捕河狸以获取河狸香(一种动物性香料)的历史就很长了,早在创作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集《伊索寓言》上,就记录了猎人专门猎取河狸以获取河狸的“睾丸(其实是河狸的香腺囊)”的寓言故事,而故事的主角之一——河狸,知道猎人想要什么,它会在紧急情况下“自我阉割”,即咬下自己的睾丸扔下。
ps:这个故事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河狸香并不储存在河狸的睾丸内,而是储存在河狸生殖器附近的两个梨状腺囊内(香腺囊),并且雌性河狸也同样有河狸香。其次,雄性河狸的睾丸很小,而且还长在身体内部,河狸的嘴根本碰不到!更别说咬下来了。
河狸香储存在河狸的腺囊内,呈白色或浅黄色的乳状粘稠液,本质是一种带有强烈气味的河狸排泄物!其香腺囊大致呈扁圆棒状,浅灰色,内部有皱折,能分泌河狸香。
人类会杀死河狸,割下它的香腺囊,并将香腺囊里的液体——河狸香挤出,然后将粘稠的像糖浆一样的河狸香晾干,使其凝结成褐色树脂状固体。这种树脂状的河狸香能够发出一种略带甜味的动物香气(麝香味),尤其是当这种物质稀释成乙醇酊剂后。
河狸会用“河狸香”标记自己的领地,但人类却拿河狸香当药物、天然调味料和定香剂。
人们会将这种物质加到酒里、饭里,或者直接磨碎吃掉,因为据说这玩意儿能包治百病!而最晚从9世纪开始,人类还将河狸香作为芳香物质的定香剂,用于配制高级化妆品、香精和香水、精油等,使其香气更加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