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貂,又叫扫雪,竟然还有杀过行为

小孩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905531.html

石貂是食肉目、鼬科、貂属的一种中小型哺乳动物,体形细长,大小与紫貂相似,成体头体长在45厘米左右,尾长度超过头体长之半,头部呈三角形,吻鼻部尖,鼻骨狭长而中央略低凹,耳直立、圆钝,躯体粗壮,四肢粗短,后肢略长于前肢,足掌被毛,前后肢均具五趾,趾短,微具蹼,趾行性,趾垫5枚,掌垫3枚,爪尖利而弯曲,并能部分收缩。毛色为单一灰褐或淡棕褐色,绒毛丰厚,毛色洁白或淡黄,针毛稀疏,深褐或淡褐色,不能覆盖底绒;头部呈淡灰褐色,耳缘白色,喉胸部具一鲜明的白色或茧黄色块斑(亦称貂嗉),呈“V”形或不规则的环状,有的块斑在喉胸部中央呈长条状;由于针毛较短密,至背中部针毛逐渐伸长,最长可达55毫米,褐色针毛在背脊中央集聚,因而使色调加深呈暗褐色,与四肢及尾部同色,尾蓬松而端毛尖长;体背、体侧为深褐色,腹部淡褐色。

石貂营陆栖生活,穴居洞内,多昼伏夜出,夜间或黄昏时活动频繁。行动敏捷,善于攀缘,在高20米、倾斜90°的泥、石壁上行动迅速,在仅容体躯的垂直立洞内可依壁向上退行,但于平地行动时奔跑较慢,跑动中常辅以纵跳,距离约2米,最远可达4米。在活动时,尾部扫地,故又名“扫雪”。性情胆大勇猛,雌、雄成对活动时,彼此分散后常回原处寻找;听觉和视觉都很敏锐,听到响声会立即匍匐于地,朝着声响的方向倾听和窥视。每年7月发情期时,它们发出一长一短的“哇喔,咯……”叫声彼此求偶,短音声高而响亮,长音为由高而低并且微具颤音的喉鸣声。通常除交配和哺乳期外,多为独栖生活,没有固定的洞穴。

石貂是捕食鸟、鼠为主的食肉兽,食性很广,主要以各种小型兽类(野鼠、野兔、松鼠等)以及鸟类(野鸭、野鸽、麻雀等)为食,也会掠食蛇、蛙、鸟卵、昆虫,除动物性食物外,有时还采食一些野浆果等。国外调查显示食谱中包括40余种兽类(其中30余种为啮齿类),50余种鸟类,以及爬行类、两栖类、鱼类,60余种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且敢进入农舍偷捕家兔、家鸡。偶或兼食果实,尤其是榉实,故又称榉貂。

石貂有着和其它鼬类相同的捕猎共性,对猎物即便不饿也会咬死,不会放过一只活鼠;像这样在捕猎中一次杀死远远超过自己食量猎物的行为,就是在动物界普遍存在的“杀过行为”。

石貂颇爱饮水,洞穴皆离水不远,若离水较远,常远道而去饮水,有远至10公里以外饮水的,封冻后则舐食冰块。

由于石貂毛皮价值珍贵,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长期遭受猎捕,数量持续下降,已经很难在野外见到,许多地区已濒临绝灭。

石貂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易危(V)”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目录中保护级别(全球)为无危(LC)。列入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3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