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姚望相助,携手脱贫’的故事就已经开始书写,很庆幸我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赓续这段山海情缘。”
获得望谟县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郑必凯中)
我叫郑必凯,是余姚市舜水中学的一名老师。年10月,我从多公里外的海滨城市,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第五中学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从到达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了相关调研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和条件限制,当地学校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不足,导致实验教学开展难,孩子们学习兴趣不浓厚。实验教学就像一颗种子,能够开出各种颜色的思想之花,对学生掌握理科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开展支教
在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的组织安排下,我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如何有效开展实验课》的专题讲座。同时,积极协助实验室建设和各学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实验条件有效得到改善,老师们也开始争先恐后地开展实验公开课和学生分组实验。9月15号晚上八点,望谟五中冯德清老师带着一篮子“摩擦起电实验课”有关的实验器材急匆匆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在准备第二天即将开展的实验课时,用玻璃棒摩擦丝绸和橡胶棒摩擦毛皮都不能成功起电吸起小纸屑。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我们在办公室里不断尝试多种材料和方法,最后选用塑料材料和提前加热方法成功吸起小纸屑。通过总结我们得出:由于当天下雨的缘故,空气湿度大,电荷很快转移到空气中不能聚集保存,导致实验不易成功。
和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
冯德清老师是我到望谟五中支教后开展师徒结对的青年教师。我们在长期的相互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今年疫情影响,没有像往年正常开学。远在余姚的我,每天坚持通过网课给同学们上课。当提前获悉贵州3月16日开学消息后,我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迫切想要返黔。2月22日,由于当时公共交通还未全面恢复,我决定自己开车前往,多公里的车程,第二日我便回到了望谟。回到望谟后,由于望谟县委组织部的信任和工作需要,我调整担任望谟县第五中学校长助理,协助校长室工作,具体从事控辍保学、脱贫攻坚协作、学校发展帮扶等工作。
参加公开评课
岗位在变,帮扶的责任不变。我多次和任课教师一起下村做辍学劝返工作,我负责的昂武镇至今没有一个同学因家庭贫困辍学;我也在望谟县的五个挂牌督战村之一的打易镇边王村开展复学前心理疏导和助学活动;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将支教工作的重心转向新教师的“传帮带”,和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我和余姚“天一”帮扶会取得联系,创办“天一励志班”,为贫困学子解决后顾之忧…… “姚望相助”我们一直都在!最后,我真心祝愿望谟教育越办越好,望谟人民越来越幸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何登成唐波整理
见习编辑吴一凡
编辑刘娟
编审王璐瑶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