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9668207.html《苏菲的世界》,一部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正是这本书开启了我蒙圈的哲学之旅。直到几个小时以前,我还在纠结要不要写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因为信息量太大了,尤其对于我这样几乎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小白,即便是一字不落地读下来,也依然无法记住和辨别那些哲学史上闪光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观点,他们是如何继承沿袭和变化发展的。如果一直认真做笔记的话,或许可以画出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脉络思维导图。而我,只是跟着这本书,像跟着一个向导,带着疑惑和好奇一路磕磕绊绊读了下来。1.你觉得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很多人都知道,Philosophy字面意思就是“爱智慧”;还有疫情期间小区保安的哲学三问“你是谁?你从哪来?到哪去?”再引申的话,还有“你为什么会在这里?”,“世界从哪里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哲学包括了所有对所有这些哲学问题的探索。为什么会想到这些问题?是人们太闲吗?是工作不够多,日常琐事不够烦,还是游戏不够好玩,怎么会有空探讨这些?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就好像看变魔术一样。“许多人对于这世界的种种也同样有不可置信的感觉,就像我们看到魔术师突然从一顶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一只兔子一般。我们知道这世界不全然是魔术师妙手一挥掩人耳目的把戏,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其中,我们是它的一部分。事实上,我们就是那只被人从帽子里拉出来的小白兔。我们觉得自己是某种神秘事物的一部分,我们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如果把小白兔比作整个宇宙的话,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2.问过自己那些问题吗?80年代我上小学时,要路过一条河。从河上的小桥上经过时,如果时间富余,我会在桥栏杆旁边站一会儿。站在桥上,看着河水被风吹起层层的波纹,会有一种驾着小船摇摇晃晃的感觉,觉得特别好玩。站在桥的正中最高处,望着波光粼粼的河水,两岸的房子和树木,恍惚中会问自己“我是谁啊?为什么在这里?河水会这样一直向前吗吗?如果我不在这里,河水还会这样继续流下去吗?……”这个场景我印象很深,那时我不到10岁,也许正是哲学启蒙的好时机。那些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些新鲜好奇,随着慢慢长大就将这世界当成了习惯的理所当然,然后,就被压抑和淡忘了。而哲学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他们一直都像孩子一样对世界保持敏感。所以,在读这本书之前,请开启自己的好奇心,保持满满的求知欲,将自己从日常的习惯性思考和多年来所知的所谓正确答案中拉出,来站到被拉出宇宙帽子的白兔细毛的顶端,以仿佛初见的眼光来重新打量这个世界。3.哲学里的故事说到底,这是一本小说,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不想被剧透的话,可以跳过下一段)14岁的女孩苏菲接到神秘来信,世界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前徐徐展开,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从函授到面授,哈哈),一步步了解哲学了解世界。这个过程中,还有另外一条线索穿插于艾伯特和苏菲的哲学课中,就是更加神秘的少校和他的女儿席德。最后,谜底揭开,苏菲和艾伯特是少校给女儿席德的15岁生日礼物(一本哲学书)中的虚拟人物,也就是说苏菲的整个世界是少校创造出来的。最后的最后,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居然计划且成功跳出了少校的控制……(好吧,我知道我说得有点乱。)总之,这是一个嵌套的故事中的故事,书中写的故事第一层是少校为了给女儿15岁生日礼物,为她写了一本哲学书。少校写的这本书里的人物是苏菲和老师艾伯特,这是第二层。情节内容两层互有交织,就导致过程中要像破案一样让人伤脑筋。你看,整个阅读过程是不是也仿佛从白兔细毛深处爬到顶端看看呢。如果再细想一下,作者虚构出了少校和女儿席德的世界,少校又虚构出了苏菲和老师艾伯特的世界,虽然书中结局苏菲和艾伯特成功出逃,但大体上,上一层对下一层是有绝对控制权的,上一层的任何一个设置都会让下一层的人物迷惑和困扰很久。这样想想,我们又是生活在哪一层,谁的世界呢?我们的上一层嵌套又是什么样的呢?是所谓的造物主命运掌控,还是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功跳出既定命运呢?是不是有点复杂,哈哈。来,轻松一点,附赠两个跟着艾伯特老师学哲学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两个小故事。故事一讲的是巴洛克时期的“人生如梦”这是一个叫《杰普大梦》的剧本。北欧大作家侯柏格写的,是巴洛克时期过渡到开明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杰普在一个壕沟里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男爵的床上。因此他以为他梦见自己是一个贫穷的农场工人。后来当他再度睡着时,他们把他壕沟去,然后他又醒过来了。这次他以为他刚才只是梦见自己躺在男爵的床上罢了。”故事二讲的是“公平社会”一个叫约翰罗素的哲学家试图用例子说明它:想想你是一个特别议会的一员,你们的任务是为新的社会制定法律。议会的人必须完全考虑到每个细节,因为它们一旦达成共识,他们每个人都签署法律使之生效时,它们就会立刻全部挂掉。但他们很快会在它们立法所设计的那个社会中复活。而关键一点在于,他们将不知道自己在那个社会中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那是一个绝对公平的社会。它将会在平等中诞生。4.那些闪光的名字和他们的观点是的,这是一本哲学书,讲的是哲学史。书中会看到闪光的名字包括但不仅限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史宾诺莎、洛克、休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达尔文、佛洛依德……是的,你没看错,这里不仅有哲学家,还有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原因可能是,借着提出这些哲学问题,人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当人们追寻这些根本问题的答案时,总是会发现许多其他问题因此而有了清楚明确的解决方法。我曾听过一句话,说所有学科,到最后其实都可以归到哲学。看来所言不虚。再仔细看看这些名字,好像有一些曾在我们的课本和习题集里出现过,是的,课本里出现的可能只是他们的一个观点,一两句话,或是作为习题集里的一个选项。然而,你真的明白那个观点那句话的意思吗?我们不能将任何哲学家或任何思想抽离他们的历史背景,也由于新的事物总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因此理性是“渐进”的。所以,把这些观点和理论放在整个历史演进的大背景下看才是如此的重要。书里提到的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史宾诺莎最后全心研修哲学,并靠为人磨镜片糊口。以磨镜片维生这件事可说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一个哲学家必须帮助人们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生命。比如用宇宙的观点来看待生命,提醒自己你只是大自然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是整个浩瀚宇宙的一部分。5.人生如星尘在银河系中,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距离地球4光年,此时此刻,如果有一个人正用天文望远镜对着我们看的话,他或许会看到4年前的我们,那是年,还没有疫情,好多事情还没有开始,好多事情还来得及。这还是最近的一颗,整个银河共有9万光年这么宽,光线从一段传到另一端需要9万年。当我们注视着银河中一颗距离我们5万光年的星星时,我们看到的是那颗星球5万年前的样子。我们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的一定是从前的太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现在宇宙是什么模样,我们只知道它当时如何。当我们仰望一颗距离我们几千光年的星球时,我们事实上回到了几千年前的太空。这样想来,我们得学着建立“宇宙观”。记得看过一个节目采访天文学家,他就说想想浩瀚的宇宙,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小事,心胸自然容易宽广。萨特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