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口罩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在口罩防护作用当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使无纺布经过驻极处理后具有很好的静电吸附能力。下列哪种材料可以检验口罩静电吸附效果( )
A.铁块B.小纸屑C.石块D.铜块
H1:物体带电现象.
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解:在口罩防护作用当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使无纺布经过驻极处理后具有很好的静电吸附能力。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故小纸屑等轻小物体可以做为检验的物体。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深入理解带电体的特点﹣﹣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可解答此题。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
B.要使物体带电,只有用摩擦的方法
C.与玻璃摩擦过的丝绸带正电
D.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带负电
H1:物体带电现象;H2:正电荷与负电荷.
利用摩擦起电的实质、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及正、负两种电荷的取得方法分析即可解决。
解:A、带电体有一性质,即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该选项是正确的;
B、对于带电有多种方式,摩擦起电只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式而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实验室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正电荷,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在实验室中,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负电荷,故该选项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及实验室中取得正负电荷的方法,应特别注意的是,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橡胶棒带负电。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D.摩擦起电中带正电的物体是因为得到正电荷
H2:正电荷与负电荷.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称为正电荷。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上就有多余的电子,从而使橡胶棒带上负电。
(4)摩擦起电是因为缺少电子带正电荷。
解:A、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正确。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
C、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是电子的转移,故C错误。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因多余电子而带负电,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故D错误。
本题考查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摩擦起电的实质、物体摩擦后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原因等,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4.小张同学手拿一根铝棒做下列操作,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棒与丝绸摩擦,铝棒带负电
B.铝棒与毛皮摩擦,铝棒带正电
C.铝棒与毛皮摩擦,铝棒带负电
D.铝棒与丝绸摩擦,铝棒不带电
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解:
人体是导体,直接用手拿着铝棒与毛皮或丝绸摩擦时,电荷会从人体导走,所以铝棒不会带电,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摩擦可以生电,但摩擦后的物体不一定带电,原因就是导体会随时将电荷进行传递。
H6:摩擦起电.
(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造成的,在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本领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A、由题意可知,经过摩擦后的两根塑料管相互吸引,说明两根管都带上了异种电荷,故A错误;
BC、经过纸巾和橡皮擦摩擦后的两根塑料管相互吸引,说明两根管都带上了异种电荷,一根失去电子带正电,一根得到电子带负电,故B错误,C正确;
D、与两根管摩擦的纸巾和橡皮擦带上与塑料管等量的异种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本题主要培养学生养成通过实验得结论的好习惯。
6.教室内吊扇叶片上经常粘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空气中灰尘的自然堆积
B.风扇叶片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叶片与空气摩擦生热,会吸附灰尘
D.叶片与空气摩擦带电,会吸附灰尘
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风扇叶转动时与空气摩擦而使扇叶片带上了电荷,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从而吸引灰尘,故D正确,ABC错误。
此题主要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及解释,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本题中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确定两者的相互作用情况是关键。
8.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过程创造了正、负电荷
B.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可以同时存在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猜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D.在氧原子、质子、水分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氧原子
32:原子的核式模型;36: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GH:分子间的作用力;H7:摩擦起电的实质.
(1)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不能创造电荷;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与斥力;
(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4)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A、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能使物体带电,是因为电子发生了转移,但并不能创造电荷,故A错误;
B、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B正确;
C、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
D、在氧原子、质子、水分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故D错误。
本题考查关于宏观宇宙和微观粒子的很多知识点,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以及带电体的性质,属于基础性题目。
理解接触带电的原因、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可解答此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以及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属于基础性题目。
1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与负电荷。物理学中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则此时毛皮应该带 正电荷 。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是因为电子由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故毛皮带正电荷。
故答案为:正电荷。
深入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可解答此题。
13.打扫房间时,小明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小绒毛,是因为 镜面与干绸布摩擦带电 ,而带电体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用干绸布擦拭穿衣镜,擦过的镜面很容易吸上细小绒毛,这是由于此时的镜面因摩擦而带了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故答案为:镜面与干绸布摩擦带电;吸引轻小物体。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实质和带电物体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14.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 原子 是可以再分的;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毛皮因失去电子而带 正 电荷;纳米材料拉成细丝而不断是利用其良好的 延展性 (选填“延展性”或“硬度“)。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2)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3)纳米材料拉成细丝而不断是利用延展性好。
(1)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2)毛皮跟橡胶棒摩擦过程中,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因失去电子带正电;
(3)纳米材料拉成细丝而不断,这一事例表明纳米材料具有较好延展性。
故答案为:原子;正;延展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电荷的规定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明确摩擦起电的实质和电荷间作用规律;可解答此题。
三.解答题(共5小题)
分子动理论为考试中的热点,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也要注意所各内容所对应的现象。
17.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触碰验电器,发现金属箔片张开,这说明橡胶棒带 电 。此时橡胶棒可以 吸引 轻小物体。
(1)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触碰验电器,发现金属箔片张开,这说明橡胶棒带电。据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可知,此时橡胶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故答案为:电;吸引。
本题考查了正负电荷的规定、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属于电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8.小明用铁棒和塑料布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无论他怎样用塑料布摩擦铁棒,都不能使铁棒吸引碎纸屑。老师用另一块塑料布包住铁棒之后,再做实验,结果成功地用铁棒吸引了碎纸屑。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金属和人体都是导体,塑料是绝缘体,据此分析解答。
答:用塑料布摩擦过的铁棒会带电,但由于铁棒是导体,所以产生的电荷通过铁棒和人体导入大地,所以此时铁棒不能吸引纸屑;用塑料布包住就相当于把铁棒变成了绝缘体,电荷不走,所以能吸起纸屑。
本题考查了对摩擦起电的基本条件的理解,属于基础性题目。
19.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正 (选填“正”或“负”)电荷,电子的发现揭示了 原子 (选填“原子”或“原子核”)是有结构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是由 质子 和 中子 组成。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从原子的结构、电性、摩擦起电的实质等知识的角度对本题的问题进行解答。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故答案为:正;原子;质子;中子。
本题对摩擦起电的实质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基础知识;还要知道一些物理学史。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由于每个小球的负电荷离中心电极距离近、正电荷离中心电极距离远,所以中心电极对负电荷的吸引力大于对正电荷的排斥力,因此,金属小球就会向中心电极滚动。由于中心电极与金属小球都带有正电荷,小球与中心电极相互排斥,即小球受到中心电极排斥力作用。当金属小球与接地的金属板碰撞时,正电荷被中和,此时金属小球不带电。
故答案为:中心电极;排斥;不带电。
准确掌握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同学们,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需要电子版资料的同学,可以文章下方留言或私信索要电子版资料哦。
学霸笔记(初中版)精选月销量5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今天,也给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学霸笔记》,该工具书详细整理中考各个考点笔记,和典型易错题,是提分的好帮手。同学们,想优秀人学习,是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每天吃透一个考点和技巧,轻轻松松成为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