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欣赏连环画的形式读聊斋之狐谐诙

《聊斋志异》卷四有一则故事名为《狐谐》。说的是山东博兴这个地方,有一名书生姓万名福字子祥。这个万福少年好学,家境还算可以,只是命运不济,到了二十多岁,也没考上个秀才。当时他们乡里有个规矩,一般是选富户家里的人来当“村长(里正)”。这在多数人眼里是个有油水的差事,但实际老实人干不了这个,家长里短、村霸横行,弄不好就得倾家荡产。结果有一年,这个万福被选为村长,他还算识趣,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干脆脚底抹油——溜了。

万福跑到了济南,找个旅馆住下,晚上突然来了一个女子,说自己是个狐狸,要与他同住,而且不会害他。万福也没害怕,也没多想,两个人就过起了二人世界,一切吃穿用度都是狐女提供。

精彩故事由此开始。这个狐女十分诙谐有趣、极具才智,笑料满腹,信手拈来。有一天,万福的两个朋友来看他,其中一个姓孙叫孙得言,他们知道了狐女的事儿,非要见一面。因为狐女只现身不显形,孙得言就开玩笑说:得听娇音,魂魄飞跃,何吝容华,徒使人闻声相思?狐女随口接道:贤惠的孙子,是要给你的曾高祖母画行乐图吗?孙得言初一相见就出言戏弄,哪知狐女也是出言就是戏谑。轻薄的人自取其辱,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反之亦然。

接着狐女说,我是一个狐狸,就给你们讲个狐狸的故事吧:一个乡村旅店因为闹狐狸,没有人敢来住店。一天来了一个外国人,虽然听说了闹狐狸的事儿,却经不住老板的再三劝说住了下来。晚上有一群老鼠跑出来,吓坏了这个外国人,埋怨老板不诚实,明明有狐狸却说没狐狸。老板问是什么样的狐狸,外国人说,今天看到的狐狸个头很小,估计不是狐狸的儿子,应该是狐狸的孙子。笑梗又指向了孙得言。

一次大家聚餐饮酒,狐女说自己不会喝酒,愿意讲一个笑话助兴。众人说,如果笑话骂人就罚她,狐女说我不骂人骂狐狸总可以吧。于是她又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大臣出使红毛国(荷兰),穿着一件狐狸皮的大衣,外国的国王没见过问是什么毛皮,大臣说是狐狸皮,国王问“狐”字怎么写,大臣说“狐”字右边是个大瓜,左边是个小狗,众人听了大笑。客人中有叫陈所见和陈所闻的兄弟俩戏言说:雄狐狸在哪里,也不来管管,让这个母狐狸信口开河。狐女说:刚才的故事还没讲完,被一群小狗打断了,接着听我说:国王见大臣骑着一头骡子,因为没见过所以很奇怪。大臣说这叫骡子,是马生的,中国的马生骡子,骡子生驴。国王让大臣仔细讲讲,大臣说:马生骡,是臣所见,骡生驴,乃臣所闻。又把陈氏两兄弟框到了故事里。机智才情、临场应变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大家知道开玩笑戏谑人都不是狐女的对手,就约定谁要再开玩笑就罚谁做东道。结果孙得言喝高兴了,又对万福说,我有一个上联,你来对个下联:妓者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大家想了半天也对不上来,狐女笑着说,我有下联了: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众人无不倾倒。孙得言不高兴了,说狐女违规,狐女解释说,得罪得罪,不过只有这一句,才能对上你的上联,明天我请客好了。谈笑之间,秒杀众书生。

狐女的诙谐精明,真是一言难尽。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聊斋志异》连环画大套书,其中《狐谐》由张炳坤老师绘画,封面由李志明先生创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90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