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一直很喜欢歌曲《共和国不会忘记》,理想主义洋溢。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性格和为人方式,更像军人。今夜,《军营大拜年》让我想起曾经走进的军营,想起那位老班长,不禁潸然泪下。
那年八一建军节,我带领当地电力企业一群领导去看望武警官兵。走进兵营,战士们列队欢迎,作为电力企业代表发言,无非是客套,无非是过场,我并没太在意。
之后,八一聚餐,送老兵、欢迎我们,一起进行。军营里,男性荷尔蒙洋溢。车轮战。当第四轮老班长左右被扶着、后面被一个撑着的士兵给我敬酒时,我说:小伙子,别喝了。他歪歪斜斜把扶着他的战士甩开,挣扎了站得笔直:报告首长,这是任务!报告完毕,已快跌倒,却依然硬挺着,举着酒瓶。
旁边有战士说:首长,喝完这顿酒,明天他就要退伍了!
我心底一酸,提起酒瓶,一口干完。那天,我醉了。
生命中有多少次可以回顾的日子,让你至今回忆?生命中又有多少走进军营的历史,让你感受沸腾?老班长赋予我的情谊,我一辈子都记得。
今夜,看《军营大拜年》,我突然想起那年,想起老班长。那也是刻在我心底最深的一段记忆。
三十三
这样一个冷雨夜,外面的世界如此宁静。听着《夜听》之《放你在心上的人,你要放心上》,在主播刘筱缓缓而具有磁性的语调里,我走进再一个不眠之夜。
早过了听《夜听》的年纪,不惑之年,经历里很多东西都如发黄的照片,落满灰尘。可是,在刘筱的《夜听》,总是会有那么一两句话击穿内心,恰如翻开心底的那本书页,让你反观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过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往事,每一次成长的历程都有着独自的艰辛和喜悦。我们在行走的时候,有时候忍不住回望,甚至会感怀,但是路始终还是要走下去。即便天寒地冻,即便迎风冒雪,人生始终是独自的。
孤独的灵魂,漂泊着也坚强着,坚强到还剩下一个凉凉的鼻尖。
三十四
失眠的时刻,总是听心的时刻。
每天从繁杂的工作里出来,从反复思虑的人事纠葛里出来,心总要重新安顿,才能再次面对之后的日子。周边熟悉的人,用眼睛看到的永远都是表面的;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平淡中也潜藏着一些律动。
许多年过来,经历和过往总在教会自己一些东西。三十年的职业生涯,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看到的和经历的都沉在心底,一遍一遍过滤。记得吴思写过一本《隐蔽的秩序》,颠覆了我多年的认知,让我懂得了另一个世界的规则。
可是,懂了是一回事,做不做却是另一个概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成长的方式。最终,我的选择还是别把自己的头丢掉,别因为功利最后把尊严丢了。
我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清醒着也孤傲着。
三十五
失眠了这么多年,甚至连出差在外也锁定浙江卫视,可是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浙江卫视节目编排的匠心。
黄金时段,浙江卫视与其他地方电视台没有太大的区别,都在迎合着商业大众的浮躁和追求着高收视率;而,只有凌晨3点之后,其他电视台还在不断的浮躁,或者叫卖各种东西的时候,浙江卫视才开始用文化来温暖人心。
这是一种清醒的文化自觉,殊为难得。每天夜晚,先后是钱文忠讲《江南——戏文传奇》、《华少爱读书》、李晗的《一个人一座城》《她们的故事——民国名女人那些事》,之后的纪录片《南宋》,都在用厚重的文化传递钱塘风雅。
我是在失眠的夜晚,无意间走进这个世界的,也就是在这无数个深夜里,我了解了更多契合我心灵的历史、民俗、戏曲和轶事。这些积累,引导着我去读更多的书,思考更多的道理,也让我的灵魂超脱于俗务之外。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十六
听了一夜冷雨,无眠。一壶普洱煮着倒春寒。
李晗的《一本书一座城》在讲着伦敦和福尔摩斯的故事,时间已经清晨6点。我再度点燃一根烟,静等天明。
天明之后总是繁忙的。和所有上班族一样,我会汇入车流,在匆匆之中走进工作。一年就这样开始,日子也这样往复,无论前路艰难与否,总是必须过下去的。每年年底,我总是默想一下,过去的一年我做成了几件事情,有无可总结可反思的地方。
早已不再年轻,也不再奢望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一切都平实着。中年总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牵绊里,中年总是该在沉稳、条理中运行,既不再空谈梦想,也不纠结于一些鸡毛蒜皮,我始终让自己心态保持平常心。
想得透、站得直、稳得住、强得起、也有韧劲,才是我该有的性格。毕竟,有太多的人指望着我,前路还长。
三十七
沏一壶单枞走进日子。电视里在播放《非常传奇》,介绍絳州大鼓“杨门女将”,一身旦角背靠、花翎,在声震悠远的大鼓里,悲壮而慷慨。
记忆里才参加工作时,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晚会,每次我都是总设计。那时单位经费很紧张,于是一些简单却很能出彩的东西,通常会进入我的设计元素,其中就有大鼓、大大小小小的灯笼、彩带。
印象中,我在工会那些年,单位是最活跃的,现在给人的印象好像我也是个“大神”,好像万能一般,再少的资金、再简单的道具,我也能出彩。有时候在路上,遇到单位的老人,总是向我回忆那些年我做的事,好像我做了很多的事情一样。我总是很惭愧,我自己知道那是时事所逼而已,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真正,我亲手做了一个最大的鼓,堪称经典。年大小电网合并,年公司组织一个反映两网合一重大题材的音舞诗。其中需要两个道具,大鼓和艺术性铁塔。鼓直径2米,要求4到6人能举得起,其上还要有一人在鼓面跳舞;而鼓要能中开分为两半。当时,无人敢接,也无处订制,即便订制也无法举起、无法打开。
单位领导找到我,岂料我说制鼓一周,铁塔3小时。所有人俱不信,然,后来完全如我预想,且鼓与真鼓无任何区别。该鼓和铁塔后来进省、进京,见其内在材料乃普通不锈钢和镀锌角铁,专业道具师叹服。今见絳州大鼓,忆起此事,乃记。
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泛指山西省新绛县汉族民间流行的锣鼓乐和吹打乐。新绛县有三大区域:汾北片、汾南片、河槽片,汾北片以穿箱锣鼓、汾南片以车鼓、河槽片以花敲鼓著称。绛州鼓乐产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县。
绛州鼓乐据史籍记载可追溯至初唐。年(唐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兵从龙门渡黄河,屯兵柏壁秦王堡,讨伐刘武周。新绛县还遗存着李世民屯兵柏壁时用的擂鼓台。据说当时的人们为庆祝秦王在各个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创作了一部表现李世民部队的车轮声、马蹄声、人喊马叫声,并具有气壮山河气势的乐曲《秦王破阵乐》。《旧唐书·音乐志》载:“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
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秦王点兵》、《老鼠娶亲》、《厦坡上滚核桃》等都在这里升华。
三十八
半月,昏暗。醉归途中,见芦苇飘在月光,有点凄冷。写下“归即是途”给自己。
一个人走在一条年前才开通的新路上,思绪翻飞。不知为何,突然想起生死、想起归途,想起赤条条来去,最终能够带走的不过是自己的思绪,所有的一切都将在那一刻成为永远,心下低落。
掏出手机,随手将想起的话记录下来,以免忘记。年纪大了,醉到后来常常会出现断片,忘记一些事情,忽略一些过往。仿佛在不由自主间,一些想记住的东西沉了下去。给自己发了一条信息:人生时而主角时而配角。因为,无人可发,也无人能发。很多的心思只能自己告知自己,很深的情感只能在文字中隐晦表达,然后锁成故事。
太多年过去,来路已然苍茫,再过几年,也许就归于尘土。何人会记得你?你还牵挂谁呢?今日酒桌,朋友言及一亲人年二十七过世,时40岁。留下弱女,妻子。问起原因,竟是烟、失眠、高血压,导致脑溢血。想起自己,想起这些年一个个早早离世的熟人,心底灰暗。到这些个岁数,有的人竟真的是见一面少一面,有的牵挂注定会是一生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生死的命题会这么早进入我的思考,我却在不自觉间开始记录我的心路。
三十九
每天都在奔忙里,数不尽的麻纱。
一上午在职教城工棚里现场办公,陪着校领导、施工队、消防大队扯事情。芷江师范整体搬迁,人的学生,吃饭、照明、办公用电问题,之后负荷增长的2条专线规划问题,居然所有人都不知道如何下手,没办法只有帮他们矫正纠偏,一扯竟过了午餐时间,所幸获得了成果和异常地尊重。食堂留了饭菜,匆匆扒两口,又急忙往铜湾赶。
雨蒙蒙雾也蒙蒙,山路崎岖曲折。滑。分管副县长的母亲去世,明日上山,必须赶往吊唁。世风政风在变,老兄很低调,完全没有张扬,我也是才听说。
和副县长熟识在20多年前,那时我们都还是白身,他也爱读诗写诗,至今我书架上还有一本古诗辞典是他送的。之后,多年杳无音讯。去年工作调动,居然再度相逢,他已是副县长。偶尔,他会叫我喝酒,可是他也痛风,只是我比他轻,他就经常往我杯子里倒。他老家地名砖墙脚,可见其偏僻,乡村公路会车都难,从这个地方走出去殊为不易。他全靠读书,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从他家出来,一路回想自己走过的路,一样艰难。那时候电厂很偏,奶奶不识字,坐公交车到一中路口,我刚巧在锅炉房升炉。机组故障刚停了两天,随后重新升炉,炉排还没冷却,炉膛内二氧化硫的味道很重,翻毛皮鞋踩在炉排上立刻就是一股刺鼻的焦臭。从锅炉房出来去接奶奶连脸都没顾上洗,奶奶一见我就伤心了。
那是我家人唯一一次去看我。除了奶奶也没有任何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