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史上著名的实验,竟然第一步就做错了

德国一家动物园里的银狐。图片来源:Flickr用户zoofanatic,CCBY2.0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家德米特里·K·贝尔雅耶夫(DmitryK.Belyaev)在新西伯利亚饲养了一群狐狸。他想选育出更亲近人类的后代,并且在10代之内就达成了这一目标。“这些狐狸就像狗一样,会向熟悉的人类寻求接触,离这些人靠得更近,并且会舔舐人的手和脸,”贝尔雅耶夫在年发表的论文中写道。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狐狸的外貌也同时发生了变化,比如毛皮更加斑驳,耳朵变得下垂,尾巴卷曲和颅形改变。贝尔雅耶夫指出,狗、奶牛等其他许多被驯化的动物也具备这样的特征,他将这种现象称为“驯化综合征”(domesticationsyndrome)。

银狐实验发表后的几十年间,这个理论在大众当中广为流传,也吸引着科学家探索背后的机制。但是近年来,这一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年1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更是指出了银狐实验的一个致命缺陷:那些狐狸并非从野生种群开始选育,而是来自饲养场,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驯化。

银狐能变成狗吗?

达尔文早就注意到,被驯化的动植物的许多特征发生了变化,并写出了《动物和植物在驯化中的变异》,于年出版。到20世纪初,植物学家们提出了“驯化综合征”这个术语,用于描述在早期农业发展过程中,被人类筛选出来的植物出现的一系列共同特征,例如让人类能够稳定采集果实、更难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传播种子等等。

年,银狐实验的研究发表后,这个术语开始被应用于动物,并引起了公众和学术界强烈的兴趣。苏联科学家贝尔雅耶夫称,他从当地农场买来一群灰黑色的银狐,这是赤狐中常用于制作皮草的品种。初始种群包括30头雄性和头雌性,贝尔雅耶夫不断选育更亲近人类的后代,例如在一只手伸进笼子的时候恐惧表现较少的那些。他希望这项实验能在某种程度上重现狗的驯化过程,虽然狗并非从狐狸驯化而来,它们的祖先是狼。

野生的赤狐呈棕红色。图片来源:Pixabay

经过十代的选育之后,贝尔雅耶夫报告,这群野生狐狸的后代变得会主动寻求人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95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