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友人如何讲诉他与沁县的故事,感动了所

白癜风怎么食补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03/5898665.html

是对沁县年的扫描。

20年前来过沁县,五分之一个世纪,说短不短。一棵树栽下,20年足够扶摇直上,参天蔽阴了。

当时在省厅《警察之友》杂志社做编辑记者,背个绿色帆布警用挎包,坐着比牛车快些的公共大轿车,20年前到沁县出差。省城太原出来,沿着太茅路往南,过了武乡的分水岭,就到了沁县的地域。来之前早就听人嘀咕过,说沁县那地方很穷。正是初春季节,本身绿色来的迟缓,映入眼帘的都是黄土秃岭。沿线的村庄还是破旧不堪。都90年代初了,改革开放十年出头了,但那股清风好象还没刮过来。

进了县城,才稀稀拉拉见到几处脚手架,有几座楼房盖起来。到了公安局,那座办公小楼很可怜,是我游走各县见到的最差。楼上没见个人,据领导说民警全体到山上扶贫植树。中午吃饭时,接待我的办公室王晓红主任一再歉词,连连哭穷,说县财政实在太差。我说穷也不是谁的错,穷才思谋改变呢。局里连到酒店招待客的钱也没有。午饭就在机关小厨房吃,买了两斤豆腐干,吃了一大碗河捞面。到公安局下乡吃和尚素餐,指定是头一次。晓红不好意思。我没任何委屈,但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沁县城很小,除了横竖各一条街,走几步就到了荒野。国道东侧,火车站正对着大街。平房,小楼,窄街,县招待所的楼房算高大建筑。如果小县城保持原样,现代人够有的看。

沁县没有也是最有。让人欣赏的独特,是西北南三面多半个城被靓丽的水面包围。在缺水干早的华北地区,有充沛的河流湖泊,确实十分的惊异。但在那时,急于找钱发财致富的人们,并没认识到山水和环境的价值。

晓红主任兴致勃勃,沿城边领我转了转。城南湖上的二郎山,还有一些碑刻。景区很别致,但够不上风光名胜。但那次转悠,知道沁县是太岳革命老区,而且中共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史怀壁,恰是我好友史导演的父亲。史先生建国后曾任山西省副省长,后调任国家民政部领导。沁县有许多红色旅游点,抗战期间,是太岳山八路军根据地,中共的许多重要领导,高级将领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有许多年没去沁县了。趁着初秋的周末,与朋友驾车前往。省城去沁县走太长高速,百多公里。现在出门不愁,这点距离只在谈笑之间。扯的多了却错过了武乡县出口,往南多走了20公里,从襄垣县王村才拐入乡道。

沁县位处上党地区的南部,丘陵黄土,沟壑纵横。四周都是山脉,中间呈地洼,老百姓称沁县是“一圪瘩土”,意思是一大块地吧。汽车走乡道很有味道。山路弯曲。正是立秋时分,绿色苍茫。小山包连绵,植被茂密,坡地上的玉米此起彼伏。城里的人十分稀罕这种田园的美景,眼睛贪婪的四处扫射。

次村乡就是沁县的属地,路经的村地不时出现“沁州黄小米种植基地”的牌插。

沁州黄小米,已是沁县人自豪的首位地方特产品牌。

有人说是独一无二。其实各有亮点。小米是千百年来北方百姓的主粮,产量不小可营养丰富。我国种植的小米有四大名牌,分别是河北蔚县的“桃花米”,山西的“沁州黄”,山东占两位,章丘和金乡县的“金米”。这几个牌子各有历史故事,都涉及朝廷皇帝之类的背书。

山西沁县“沁州黄”小米是清朝康熙年间出名的。这得感谢沁县籍的大官吴琠。沁县东北部那一片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产出一种叫“爬山糙”的小米特别好吃。吴琠是朝廷重臣,常伴康熙皇帝左右。他回乡探亲,就给康熙爷带回了沁县特产“爬山糙”。不料想康熙爷熬粥喝过以后,心中大悦。问吴阁老此物为何方宝贝。吴琠不敢说“爬山糙”,粗俗伤皇帝雅情。睿智的吴阁老便随口说出“沁州黄”。黄,是金色,黄袍黄金黄龙,至尊至贵哇。康熙帝欣然动笔,御笔写下了“沁州黄”。从此,沁州黄小米名声大噪,每年都向朝廷进贡。

中国许多地方的品牌名优土特产,还都和皇家扯着故事。这也没错,京都皇族贵族金嘴玉牙,吃咬的必然是天下挑拣出的好货了。

沁县已是改变的天翻地覆。这几年植树不砍树,老天爷也给力,雨水比以前多了几分。山川很少见裸露的黄土,一片秀色。高原的凉风习习,不似江南,比江南的闷热要舒爽的多。

不觉已过了新店,眼前一条大道明亮宽阔,县城已在眼前。沁县城延展出比二十年前数倍的面积。间或冒出的住宅高楼,鳞次栉比的商铺。开着车环绕了城池多半边,除了县政府前那条胜利路还有印象,其它地方都陌生了。

数万人口的县城很繁华。印象中的沁县是农业户占绝对主流,如今村子里的都跑到了城里。城中没有出现多少新型的加工业工厂,就业的人群多是临街开一店铺经商。消费显然也有限,各样商铺显然缺少生气。尤是芝麻跳蚤般快餐小吃店多。晚餐溜达顺便喂了肚子,转来转去看到多数的小饭馆冷清无客。做过企业的看到这种光景,心里很酸。连门面租金都难维持,怎么能经营下去哇。

沁县全境有十七万人口,是个小县份。可能乡下的搬到城里的有少半。惊奇是县城街面晃悠的男女特别多。这在其它地方,特别是南方更少见。这么些青壮年闲蹓弯,为什么不去外地打工呢?

与街面上的一位老者叨歇,老人家解答了我的疑问。他说沁县自古以来自然条件好,无大灾难。旱涝都饿不着。所以就养了不少懒人。现在还是好多了,走出门谋生的不少。

上党地区自然环境好,人文更有优势。因此幽默的描画出“襄垣鬼子”“长治瓜皮”等人精。对沁县人的刻化叫“圪针”。圪针指一些植物身上的毛刺,不小心会扎一下毛皮。其实沁县人是很好处的。大山里生长的人憨实厚道,谁身上没点儿扎人的脾气呢。与相识的几位沁县人感觉,略显保守,但性情较温和,方言土语软软的,朴实中隐含着幽默和机智。

沁县城的变化是很大的。多位攀谈的老乡,总会把沁县的美化和一个人联系起来。他是沁县的原县委书记田志明。老田给沁县办了不少实事。“中国沁州,北方水城”的概念就是老田喊岀的,他为之付出了心血和努力。沁县的优势就是水。可惜老田做了不到一半就调走了。看来老百姓的心真是一杆称,官怎么表演心中都有数呢。

沁县也没多少顶级的文旅胜景,但县城三面有水,还有优雅的冠名,南湖,西湖,北海,圪芦湖等。环湖有大道,已有初步的开发。每年端午节,这里有龙舟大赛。水乡幻影,在晋省确实罕见。城南突起的二郎山虽不高耸,但古建绿植倒映水中,有江南的风光。沁县的财政是乏力,北海还不曾大开发。那里野趣横生,百亩多的荷花绽放,十分的博人眼球。这么一处好地方,轻易不打扰也许是对的。

二郎山有一处寺庙正对南湖,正在复建修筑中,牌楼山阶,神明大殿,人与神和谐相处的硬件,是国粹文化中是不可少的元素了。

来沁县有一处地方那是必看的,这是国宝级文物。就是二郎山上的“南涅水石刻馆”。北魏时代的佛教文化雕刻艺术,非常精美。尤其肚里装有墨水的文人雅士,看了后心潮一定澎湃。

沁县是太岳山上的一颗明珠,很适宜人类生存。能源工业缺欠,使它保留了不被污染的原味。资源储藏贫乏,是现在的说法。化石燃科终结了,沁县更有辉煌的明天。领导说过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一遭沁县来吧,吃“沁州黄”,观水城风光,赏“南涅水石刻”,踏八路军故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8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